概述:门静脉高压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临床病症,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所有能造成门静脉血流障碍和(或)血流量增加,均能引起门脉高压症。所以门静脉高压病人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门静脉高压和原发病的症状。门静脉高压表现有脾脏肿大、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和
腹水,常常伴发
脾功能亢进、
上消化道大出血、门体分流性脑病和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而原发病的症状则随疾病的不同而异。
正常人的门静脉压力波动范围较大,为0.981v1.47kPa(7.4v11.0mmHg),但在1.862kPa(14.0mmHg)以内时,仍可以是正常。当门静脉压力超过2.45 kPa(18.3mmHg)或高出下腔静脉压1.47kPa(11.0mmHg)以上时,便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若用间接方法测量,当脾髓压超过2.27kPa(17.0mmHg)或肝静脉楔入压(WHVP)高出下腔静脉压0.533kPa(4.0mmHg)以上时,同样可以诊断为
门静脉高压症。
本症是由于门静脉(以下简称门脉)血流受阻,发生淤滞,引起门脉压力增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等。
本症分肝内和肝外两型,前者占95%以上。肝内型又可分为窦前阻塞(血吸虫性肝硬化)和窦后阻塞(肝炎后肝硬化)。肝外型主要为门脉主干血栓形成或其先天性畸形(闭锁、狭窄、海绵窦样病变)。正常门脉压力在1.27~2.35kPa(13~24cmH2O),平均值为1.76kPa(18cmH2O)。门脉压力不超过12mmHg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很少破裂出血。门脉高压症时,压力大都增至2.9~4.9kPa(30~50cmH2O)。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描述为:"> 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则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的增高。临床上表现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门静脉正常压力为1.27~2.35 kPa(13~24cmH2O),平均值为1.76 kPa(18cmH2O),比肝静脉压高0.49~O.88 kPa(5~9cmH2O)。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大都增至2.9~4.9 kPa(30~50cmH2O)。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不超过1.6kPa(16cmH2O)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很少破裂出血。
【解剖及生理概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描述为:"> 门静脉主干是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中约20%的血液来自脾。门静脉的左、右两干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后逐渐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内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汇入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所以,门静脉系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内的肝窦。需要指出,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小分支血流不但汇合于肝小叶内的肝窦,还在肝小叶间汇管区借着无数的动静脉间的小交通支相互沟通。这种动静脉交通支一般仅在肝内血流量增加时才开放而被利用。所以,两种压力不同的血流(肝动脉压力约为门静脉压力的8~10倍)经过肝小叶内的肝窦和利用肝小叶间汇管区的动静脉交通支后,得到平衡,再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
正常人全肝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500ml,其中门静脉血占有60%~80%,平均为75%;门静脉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100ml。肝动脉血占全肝血流量的20%~40% ,平均为25%;肝动脉血流量每分钟约为350ml。由于肝动脉的压力大,血的含氧量高,故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肝的供氧比例则几乎相等。
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存在有四个交通支(图42-1)。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 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 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 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入上、下腔静脉。
4.腹膜后交通支 在腹膜后,有许多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相互吻合。
在这四个交通支中,最主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这些交通支在正常情况下都很细小,血流量都很少。
门脉高压症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由于门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主要是由各种肝硬化引起的,在我国绝大多数是由肝硬化所致,其次是血吸虫性肝硬化和肝硬化。关于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参见肝硬化。本症多见于中年男性,病情发展缓慢,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脾脏肿大、肝硬化者比小肝硬化者肝硬化比肝硬化者肝硬化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时,肝硬化门静脉血经肝血窦流入下腔静脉通路受阻,肝内血流阻滞,肝血窦和腹腔内脏血管压力增加、淋巴液产生增多、漏入腹腔,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又导致继发性肾素-血管肝硬化形成后,先是内脏小动脉扩张,继之体循环动脉扩张,结果导致有效动脉容量不足,从而激活神经、内分泌因子,促进钠肝硬化肝硬化的诊断即能成立,但有时肝硬化缩小而难以触到。还可有慢性肝病的其他征象如肝炎病原免疫学和甲胎蛋白检查。肝功能分级见表42-1。
3.腹部腹水、肝密度及质地异常、门静脉扩张;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血管开放情况,测定血流量,但对于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诊断精确性稍差。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内径≥1.3cm。
4.食管吞钡X线检查 在食管为钡剂充盈时,曲张的静脉使食管的轮廓呈虫蚀状改变;排空时,曲张的静脉表现为蚯蚓样或串珠状负影,但这在内镜检查时更为明显。
5.腹腔动脉造影的静脉相或直接肝静脉造影,可以使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显影,确定静脉受阻部位及侧支回流情况,还可为手术方式提供参考资料。
【病理生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描述为:"> 门静脉无瓣膜,其压力通过流入的血量和流出阻力形成并维持。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常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又可分为窦前、窦后和窦型。在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常见病因。由于增生的纤维束和再生的肝细胞结节挤压肝小叶内的肝窦,使其变窄或闭塞,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也就随之增高。其次是由于位于肝小叶间汇管区的肝动脉小分支和门静脉小分支之间的许多动静脉交通支,平时不开放,而在肝窦受压和阻塞时即大量开放,以致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流直接反注入压力较低的门静脉小分支,使门静脉压力更形增加(图42-2)。常见的肝内窦前阻塞病因是血吸虫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液、粪便、肝功能、免疫学检查及其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检查等。
2.腹腔穿刺?腹腔穿刺吸取腹水,对腹水行常规、生化、培养及瘤细胞检查。
(1)腹水常规:腹水一般清亮,浅黄、草绿或胆汁色,如外观呈混浊,其中3/4例属于原发脓性腹膜炎或为癌性腹水;其余1/4例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在腹水内含有类脂质或胰性腹水,也可出现烟雾样,亦有原因不清者。腹水是否混浊,不能确定有无感染、肝癌或肝静脉阻塞。
(3)腹水细胞学:感染,常为革兰阴性细菌所致,亦可为感染,也可为结核性腹膜炎,在应用皮质激素后也易发生感染,症状为全感染的一种方法,因感染使酵解增强,但须除外乳酸性酸中毒。
②腹水肿瘤可能性大,但有些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结核性腹膜炎腹水胆固醇水平也可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
1.超声显像 可行实时成像、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相结合对门静脉高压检查。
(1)腹部B型实时超声:门静脉高压时B超显示:
①门静脉及其属支扩张:正常人门静脉主干内径一般为0.6v1cm,若门静脉主干内径?1.3cm提示门静脉高压,半数以上病人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内径>1.0cm;若后二者的内径大于前者内径,或三者随呼吸运动的变化幅度减弱或消失则更有意义。
②门体侧支循环的出现:正常时胃左静脉内径一般为0.2v0.3cm,若其内径?0.5cm,或脐静脉内径>0.3cm,常提示本症。
(2)内镜超声检查:由于绝大部分门静脉系统血管(如脐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食管及胃底静脉等)能通过内镜超声显示,故认为该检查意义较大,如能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及胃周围侧支静脉、黏膜下小静脉则具有诊断意义。
(3)脉冲超声多普勒:由于该方法不仅显示门静脉及其属支内径,还可准确了解门静脉血流方向,测定其血流速度并计算其血流量,为临床提供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资料,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诊断也相当重要。
(4)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于脾肾分流等小的门体分流判断,优于脉冲超声多普勒,对门静脉高压出现自发性门体分流方向的判断极为准确,对判断术后门体分流的开放抑或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几乎可达100%。
其超声征象具有显著的特征性,二维超声检查显示曲张静脉呈蜂窝状、网络状或葡萄状无回声结构,而在曲张静脉的异常结构中检测到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及连续性低流速带状门脉样血流频谱,则是提示诊断的科学依据。
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门体静脉曲张,包括少见异位静脉曲张,而且可以准确提供异位静脉曲张的发生部位、形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双重信息,对于临床门脉高压的病情分析、指导治疗和疗效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超声检查还对肝外门静脉高压的原因(如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癌栓阻塞、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布-卡氏综合征等)及阻塞部位进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2.X线钡餐造影 是临床首选X线检查方法,具有方便、安全、无创伤性。可显示主动脉弓以下食管黏膜呈虫蚀样或串珠样充盈缺损,在食管蠕动时上述现象消失,以区别食管癌。对疑似病人,检查时作Valsalva动作或注射654-2可高检出率。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扫描对肝内性及肝外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T扫描不仅可清晰显示肝脏的外形及其轮廓变化,还显示实质及肝内血管变化,并可准确测定肝脏容积。Tones等研究证实,血管瘤样伴扭曲。黏膜呈白色、灰白色、蓝色和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糜烂、溃疡或出血。其部位多分布于食管下段或中下段,严重的可分布于整个食管并可有胃底静脉曲张。一般说来胃镜检查安全、可靠,能在直视下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提供门静脉高压的相关证据。但缺点是,病人不易接受,也有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或交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肝、脾脏肿大,肝脏缩小、呈结节状,肝脏表面有无淋巴的渗漏。腹腔镜直视下行肝脏活组织检查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是最准确的方法。腹腔镜检查还有助于判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预后。缺点是具有创伤性,且需无菌操作,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几率。
8.压力测定
(1)门静脉压力测定:
①直接测定:
A.术中测压:剖腹探查时,经肠系膜静脉插管,直接测定Ppv,同时可作门静脉造影。
B.脐静脉测压:经脐静脉插管可准确测定Ppv,同时可作门静脉造影。
C.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测压:经颈静脉或股静脉肝穿刺可能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此法可经同一途径测定IVCP、FHVP、WHVP,肝内压和胆内Ppv,并可取得肝脏活组织标本,而且在肝实质和肝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法虽属创伤性检查,操作难度大,但比较安全。
D.经皮肝细针穿刺:使用此项技术测定肝内Ppv,证实在多数情况下肝内Ppv和WHWP呈极显著负相关,此项技术不仅可以准确测定FHVP,而且克服了上述三项技术需要同时经另一途径测定IVCP的缺点,而且重复性极高,并可同时作肝活检。
E.PIP(经静脉肝穿刺测压):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准确测得Ppv,并进行门静脉造影,必要时可作PTO。
②间接测压:
A.WHVP测定:1951年,Myers和Taylr首次把肝静脉插管测定WHVP用作估价门脉压力
【预后】
疗效诊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电子内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正常。
二、好转标准 临床症状好转;电子内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好转。
书名:外科学(第七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